兩會上,代表們的提案覆蓋儲能全行業,包括促進我國新能源配儲發展機制,建立完善新型儲能裝機經濟效益,推進煤電由主力型電源向基礎保障性、系統調節性電源并重轉型等。
2020年以來,我國新能源裝機量連續三年突破1億千瓦大關,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加速,相應的,為解決新能源發電系統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等問題,新能源配儲也日漸加速。
據國家能源局消息,截至2022年底,我國僅新型儲能項目,已投運新型裝機規模便達到了870萬千瓦,平均儲能時長約2.1小時,比2021年底增長110%以上。
根據《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到2025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容量目標是3000萬千瓦以上。
2023年3月4日至5日,全國兩會在北京成功召開。
兩會上,國網各區域公司、中國華能、寧德時代、通威集團、正泰集團、美的集團、海馬集團等行業代表紛紛建言獻策。
代表們的提案覆蓋儲能全行業,包括促進我國新能源配儲發展機制,建立完善新型儲能裝機經濟效益,推進煤電由主力型電源向基礎保障性、系統調節性電源并重轉型,設計我國電池儲能安全以及電池護照,進一步確立抽水蓄能地位,合理疏導新型儲能成本,完善新型儲能容量電費政策等。
具體來看,維科網儲能梳理了部分代表在“兩會”上的儲能建言如下。
溫樞剛:鼓勵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儲能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溫樞剛委員表示,2022年,我國新增新能源裝機1.25億千瓦,連續3年破1億千瓦。根據《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到2025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容量要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溫樞剛委員建議,因地制宜發展新能源配儲能,要以市場化方式引導各類主體投資建設,鼓勵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儲能,積極發展共享儲能、電網側儲能、用戶側儲能。同時,要加快建立“新能源+儲能”一體化調度機制,推動新型儲能產業科技創新,提升儲能設施準入標準,確保安全可靠。要推動已出臺的政策落地見效,明確儲能市場定位,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宋海良:對企業探索共享儲能商業模式給予適當政策傾斜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能建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建議,探索建立新型儲能容量補償機制和容量市場,合理體現儲能設施的裝機經濟效益。推動現貨市場逐步放開市場價格上限約束,允許儲能等高成本靈活性資源通過短時高電價盈利,明確電儲能輔助服務市場準入。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創新各種類型的新型儲能價格機制,在條件成熟時先行先試,加快推動儲能產業形成穩定合理的收益空間。
建議加大力度支持企業探索新型儲能在支撐新能源基地規;馑、緩解電力供應壓力、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等應用場景中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深度挖掘新型儲能融合協同價值。對企業探索共享儲能商業模式給予適當政策傾斜。做好儲能參與各類市場的統籌設計,實現有效銜接,引導獨立儲能運營商形成多元化的成本疏導和盈利途徑。
趙亮:支持新型儲能大規模應用 推進抽水蓄能和調峰氣電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趙亮介紹,天津電網實現跨越式發展,電力資源配置能力、清潔能源消納能力大幅提升,供電可靠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有力支撐了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提檔升級。
推進能源革命、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個長期的動態演進過程,需要政企產學研各方通力合作、源網荷儲各環節高效協同。趙亮認為,隨著新能源逐步發展成為裝機主體、電量主體,對于加強能源轉型中的風險識別和管控,在降碳的同時確保能源安全,需要加強研究、統籌謀劃。
他建議,立足富煤貧油少氣的基本國情,堅持規劃引領,按照“常規電源保供應、新能源調結構”思路,促進各能源系統、源網荷儲各環節協調發展;按照“全局統籌、量率一體”原則,主管部門根據全國規劃分解明確各省新能源裝機規劃目標和利用率指標,統籌安排項目建設規模和節奏,確保國家和地方規劃上下銜接,各專項規劃相互協調;各級主管部門在制定新能源規劃時,同步開展配套電網規劃研究,實現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運。
趙亮還建議堅持以系統思維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從電源側看,要適應新能源發展節奏,因地制宜新建清潔煤炭機組,加快存量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完善煤電參與電力市場機制,推動煤電由主力型電源向基礎保障性、系統調節性電源并重轉型。從電網側看,依托全國“大電網”,構建電力“大糧倉”,確保能源電力安全。立足京津唐受端電網特征,加快推進京津冀特高壓環網規劃建設,提高華北電網的安全穩定水平與整體運行效率。從負荷側看,要堅持“需求響應優先、有序用電保底、節約用電助力”,進一步健全配套政策及監督保障體系。從儲能側看,支持新型儲能大規模應用,推進抽水蓄能和調峰氣電建設,提升靈活調節能力。同時積極引導全社會節約用能、高效用能、綠色用能,完善綠電交易體系,積極推進工業、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促進綠色低碳產品推廣使用,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阮前途:支持新型儲能規;瘧
全國政協委員,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阮前途表示,隨著新能源占比持續提升,多種用能形式出現,電力電子設備大量接入,電力系統“雙高”“雙峰”特征凸顯,電網安全運行風險加大,能源電力發展面臨新的挑戰。
阮前途建議,加強協同聯動,形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合力。建立常態化工作推進機制,充分發揮政府部門主導作用,鼓勵各省成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相關項目納入各省政府重點項目,并通過專班推進、掛牌督辦等方式推進屬地資源協調和重點項目實施。壓緊壓實各方責任,分層級科學制訂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目標、路線圖和任務書,細化并明確相關部門、單位的工作職責和任務,確保工作有序推進、務期必成。
阮前途提出,堅持先立后破,有序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按照“常規電源保供應、新能源調結構”的思路,推進煤電與新能源優化組合,加強大型風光基地、先進煤電、特高壓通道等項目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確保同步投運。引導新能源有序發展,在國家層面明確分省新能源規劃目標,實現國家和各省規劃之間、各專項規劃之間橫向協同、上下銜接。加強電力系統靈活性建設,全面落實煤電機組“三改聯動”(節能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推動現有核電基地擴大裝機規模并列入國家規劃,加強火電、核電深度調峰能力建設;積極開發大庫容抽水蓄能電站,支持新型儲能規;瘧;深挖需求響應潛力,逐步建設虛擬電廠,構建可中斷、可調節的大規模多元負荷資源庫。
阮前途建議,完善配套機制,更好保障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進一步完善價格財稅政策和市場機制,加快健全能源電力價格形成機制和輔助服務成本疏導機制;建立支持性政策激勵機制,聚焦儲能發展、需求響應、電能替代、科技攻關等重點,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加強極端情況下應急保供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導、行業共擔、社會參與的應急保供機制,動態修訂涉電應急制度和標準,強化能源電力應急保供機制中各主體的責任,進一步明確和提高重要用戶的應急電源配置標準。
曾毓群:研究設計我國電池護照 參考核電建立電池儲能系統安全分級評估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結合自身在新能源領域的專長提交兩份提案,聚焦電池儲能安全以及電池護照等熱點話題。
曾毓群建議以“雙碳”目標為導向,發揮中國產業鏈完善、應用數據豐富的優勢,針對碳足跡、ESG、回收溯源、梯次利用等實際管理需求,研究設計我國電池護照,并將其作為我國電池行業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數字化管理工具。
近年來,國內電池儲能產業快速增長,但產品良莠不齊,對大容量電池儲能系統并網 運行帶來新的安全可靠性挑戰。
曾毓群建議,參照核電級安全,建立以失效概率為依據的電池儲能系統安全分級評估體系,并將該體系納入到重大項目招標條件,引導電池儲能邁向以“核電級安全”為標桿的高質量發展。
劉漢元:抽水蓄能有望在可再生能源發展中起重要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不穩定性制約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隨著成本的不斷降低,儲能的大規模應用將為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動提供堅實保障,其中抽水蓄能有望在可再生能源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劉漢元表示,抽水蓄能是目前技術最成熟、經濟性最優、最具大規模開發條件的儲能方式。抽水蓄能儲能成本在0.21-0.25元/KWh,相較其他技術成本最低。離河抽水蓄能又是未來發展抽水蓄能的最主要方向。根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目前已發現的全球離河抽水蓄能站點達61.6萬個,僅需其中不到1%的站點,即可支撐全球100%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
據劉漢元介紹,對我國而言,占國土面積僅1%的浙江就有3200個潛在站點,具備1.1萬GWh儲能容量,足以支撐我國構建100%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我國有條件像興建大型水利設施那樣,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集中開工建設抽水蓄能項目,用5到10年時間基本全部完成,率先構建起我國以抽水蓄能為主,電化學和其他儲能方式為輔的儲能系統,有力支撐我國打造新型電力系統,助力能源轉型,同時拉動水泥、鋼材、電氣設備等相關產業發展。
南存輝:合理疏導儲能成本 合理界定輸配電服務對應的儲能成本
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結合行業實際和經濟社會發展熱點,通過深入調研,圍繞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戶用光伏、新型儲能、村級智能微電網、專利創新、國際投資保護協定等方面提交了多份提案,為推動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南存輝認為,戶用光伏具備安裝便捷、場地限制小、環保無污染等優勢,是“四更”能源的典型應用之一,對農村經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共富模式探索意義重大,已成為推動我國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新”興力量,為未來發展打開了“新”空間,提供了“新”機遇。
為了更好地把握戶用光伏發展的機遇,南存輝建議,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加快農網升級改造進程,在試點縣(市、區)開展臺區變壓器擴容、增容、升壓改造。呼吁不以開展整縣試點為由暫停、暫緩戶用光伏項目備案、電網接入等工作。進一步優化戶用光伏的備案、并網流程及要求,明確戶用光伏的各類業務模式均以自然人名義備案、并網。在戶用行業發展過程中,鼓勵國央企與民企強化深度合作,共同聯合開發。同時建議出臺戶用光伏的準入門檻、建設標準、運營資質等規范要求,保障戶用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
與光伏等配套的新型儲能,隨著新能源的大規模接入迎來發展契機。南存輝建議,合理疏導儲能成本,合理界定輸配電服務對應的儲能成本,并將其納入輸配電定價成本構成范圍,并推動發電側儲能的運行和價格政策制定。同時,建議加快新型儲能數字化建設,合理制定新能源電源側儲能配置比例,出臺政策鼓勵在用戶側和電網側配儲。
鐘錚:完善新型儲能容量電費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鐘錚將提交6份建議,涉及數字化轉型、新型儲能、節能降碳等領域。
新型儲能方面,鐘錚表示,在政策層面,建議完善新型儲能容量電費政策,完善新型儲能參與電網輔助服務的相關政策,解決儲能產業鏈上鋰資源“卡脖子”難題。
企業層面,則要通過技術創新解決儲能專用電池、儲能系統集成的技術難題,特別是安全問題、循環壽命問題、儲能電池狀態監測問題和度電成本問題。
張天任:多維度降本 提升新型儲能項目收益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建議,建立鋰離子電池應用分級管理制度,推動鋰離子電池應用最優化發展;從政策、輿論等各方面為各類技術路線創造平行發展的應用條件和氛圍;鼓勵發展安全性高、性能更好的新型動力電池,給予穩定的創新條件。
關于推進氫能產業突破發展瓶頸,加速實現全面市場化,張天任建議,落實氫能產業發展規劃,鼓勵地方出臺應用補貼,出臺強有力的氫氣補貼,建立人才培訓和評價機制,建立加氫站安全運行管理體系,以及規范涉氫應急防范和處置流程。
關于加快解決新型儲能瓶頸問題,深化能源變革,張天任建議多目標平衡,完善新型儲能政策機制;多維度降本,提升新型儲能項目收益;多渠道保供,豐富新型儲能技術路線。
關于加強新能源“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有效保障能源安全,張天任建議政府加大對科技領軍企業的扶持力度,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面向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創新聯合體;創新換道超車思路,加速培育自主路線的產業生態;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基礎原材料的探礦和開采儲備;搭建新能源產業引才平臺,落實人才政策,建設結構更加合理的人才隊伍。
關于加大對新能源“鏈主”企業培育,形成并放大新能源標志性產業鏈輻射效應,張天任建議圍繞“鏈主”企業打造產業集群;增強“鏈主”企業生態輻射能力;完善“鏈主”企業體系及要素保障。
楊洪明:強化市場管理,加大“新能源+儲能”模式推廣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湖南省委會副主委、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楊洪明提交提案,以“新能源+儲能”模式為抓手,推動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她提出,先進儲能材料是實現新能源轉化和利用、發展新能源技術的核心和基礎,對推動能源綠色轉型、保障能源安全、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楊洪明介紹,新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國家密集出臺支持政策,規劃到2025年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同時,已經推出“新能源+儲能”模式,逐步健全新型儲能價格機制,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楊洪明說,在能源保障供應、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多元化發展等方面仍然問題凸顯?稍偕茉聪{問題凸顯,電力負荷逐年攀升,迎峰度冬保供電形勢嚴峻;成熟商業模式有待培育,市場秩序亟需規范;迫切要求健全安全標準體系,加快新型儲能建設落地。
因此,楊洪明建議,充分發揮新型儲能優勢,堅持以“新能源+儲能”為主要應用方向,統籌政策和市場,統籌安全和效益,按照“政府主導、政策引導、市場調節、創新驅動”的產業發展路徑,加快推動我國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具體來說,要強化市場管理,加大“新能源+儲能”模式推廣力度;夯實安全基礎,加快健全儲能安全及消防管理機制;堅持創新引領,推動技術攻關與示范應用協同并進。
景柱:建設儲能儲氫削峰填谷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綠色能源中心”
新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提交了關于在海南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議案。
在景柱看來,海南四面環海,已建成島內完整的封閉交通體系,這為全島布局自成一體的新能源網絡提供了難得的先天良機。同時,海南具備全國最大的海域面積和國內Ⅲ類光照條件,發展海上風電和光伏發電潛力巨大,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但由于風光發電的不穩定性,對海南原有的能源消納體系帶來了極大挑戰。
相對風光發電的不穩定性,景柱認為氫能能量密度高,應用場景廣泛,適合作為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儲能介質。用海上風電和光伏發電制氫儲氫,既能解決風光電的消納問題,又能落實中央經濟工作要求,帶動海南自貿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在上中下三游打造出海南自貿港獨家擁有、別地無法復制的千億級“零碳汽車生態體”。
為此,景柱建議從三方面在海南大力發展氫燃料電池乘用車。一是建議將海南納入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海南既具島嶼特點,又是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具有推廣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地理優勢和目標人群,十分適合納入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開展推廣。”景柱認為。
其次是在海南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本土企業積極參與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全產業鏈的研發和生產。由于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研發、制造及應用推廣前期投入巨大,景柱建議從研發端、制造端、上游氫能供給端以及下游應用端政府提供相應財政補貼。如在研發端,對企業投入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研發費用,按一定比例進行補貼;對上游氫能供給端的環島加氫站建設投資按照加氫能力標準給予相應補貼,加氫站對外銷售氫氣給予價格補貼等。
第三則是建議由政府統籌,整合社會資源,在海南東、西、南、北、中率先建成五個大型“綠色能源中心”,集谷電綠電充電換電、谷電綠電制氫加氫、谷電綠電儲能儲氫削峰填谷等多功能于一體,每座“綠色能源中心”占地約200畝,可滿足1萬臺新能源汽車需求,以環島旅游公路驛站為依托,在產業鏈上下游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新業態。
吳代赦:做好儲能、電網接入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 實現同步投產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西省委會副主委、萍鄉學院副院長吳代赦表示,江西省新能源資源稟賦較弱,其中風能資源方面屬國家最弱的四類地區,光伏資源方面屬國家較弱的三類地區。然而,近年來江西省多措并舉推動新能源項目建設,深挖省內資源,新能源裝機占比持續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江西省新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已超過1800萬千瓦,成為省內第二大電源。
吳代赦說,如今走進工業園區、鄉村等地,經常能看到成片的光伏發電板,這樣的景象過去是沒有的。新能源的蓬勃發展為節能減排、保障電力供應等作出了積極貢獻。但也要認識到與常規電源相比,新能源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等特征明顯,主要“靠天吃飯”。新能源大規模發展、高比例接入,給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新的挑戰。
吳代赦認為,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必須更好地統籌發展和安全、更好地統籌保供和轉型,需要政府、社會、企業等多方協同發力,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好統籌協調,實現新能源又好又快發展。
吳代赦建議,要立足電力保供和促進能源轉型,持續優化江西省能源結構,促進源網荷儲協調發展。一方面,要加快推進江西電網與省外大電網的連接通道建設,進一步加大清潔電力引入力度,持續提升跨省跨區的能源互濟能力;另一方面,要科學布局省內新能源發展,做好儲能、電網接入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產,確保新能源高水平消納。
吳代赦表示,要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政府、企業、學校等要帶頭養成節能降耗的好習慣,用實際行動守護綠水青山,共建美麗家園。
李明:以舉國體制推進釩鈦戰略資源“卡脖子”技術攻關
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四川省委會副主委、攀枝花市副市長李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李明說,釩和鈦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在國家、省大力支持下,釩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攻關取得長足進步,但仍存在一系列“卡脖子”技術遲遲沒有取得突破。究其原因,目前還存在技術攻關難度大、創新資源分布散、科技成果轉化難等短板和瓶頸。
為此,李明建議,應參照四川綿陽科技城管理體制,提升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管理能級,在國家層面成立由國務院分管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統籌釩鈦戰略資源頂層設計,凝聚國內外力量,分解任務聯合攻關,實現釩鈦資源深度開發破題,在國家層面推動建立釩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創新、技術獎勵、應用技術推廣統籌機制。在國家層面統籌布局科技創新力量,支持探索建立釩鈦領域國家實驗室、優化重組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為重大基礎前沿研究提供支撐;支持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牽頭,聯合相關高校、科研機構、龍頭企業成立國家釩鈦研究院,推動具有學科優勢的高水平研究大學加強釩鈦領域關鍵核心的研究。采用部省聯動方式在“先進結構與復合材料”“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專項加大釩鈦“卡脖子”技術攻關支持力度。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